《葉問前傳》影評
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的正統傳記還在未雨綢繆中,以其師傅葉問為主的電影已經完成三部曲。與其說三部《葉問》系列是關于詠春一代宗師的傳記,不如將其看做借助歷史上的原型人物而發展出的一套演義?!度~問前傳》在展現詠春技巧套路的與青年時代葉問生平的基礎上,將一個生硬的劇情模板套入其中,就是像讓畢加索去畫漫畫的一樣,一代大師的玩笑作品,功底十足,卻昭顯另類。
一、人物靠譜
《葉問前傳》與前一段上映的葉偉信甄子丹版兩集《葉問》這類傳記片有所不同的是,前者記錄了青年時代葉問的生活段落,后者選取了一代宗師葉問的幾個生活篇章,而這幾個片段恰恰是葉問幾乎最具有傳奇色彩的經歷,所以說《葉問前傳》看起來更像是一部規規矩矩的傳記片。不過片中對初出茅廬的葉問這個角色拿捏的還算靠譜,包括青年葉問赴港求學以及對詠春拳術有關力學方面的研究,諸如內容還算比較貼切的反映了一個比較實在的葉問。
但是在對葉問人物塑造靠譜的情況下電影的整體故事卻是那么的虛無縹緲。整體故事發展有點天馬星空,東拼西湊,三角戀情和手足情義的加入無非是想讓葉問這個角色更加有血有肉,作為前傳,本片不像后兩集那樣將葉問塑造成一代宗師,比起那個神話了的民族英雄,本片的葉問更像文藝青年,杜宇航雖不及甄子丹般凌厲威武,但作為香港最年輕的武術冠軍,除了身手不俗之外,身上竟然還帶著點書卷之氣,無論是中山裝打扮還是身著長衫,更像一個學者而不像練家子,一點也不能將其和《葉問2》里粗魯的大師兄聯系起來。
二、劇情拼湊
電影不是紀錄片,如果想了解某人忠實的一生請參見《探索·發現》或者其自傳,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是需要藝術適當的夸大和處理。但夸大并不代表著胡編亂造,并不是發展幾段戀情和師徒情義就能把一個人物刻畫完整,電影這方面顯然有點用力過猛,電影最終感覺葉問這個角色放在這個故事里不是有血有肉,而是血肉模糊。如果不是片中連場的武打場面和結尾處再次的民族情義,本片就像一部瓊瑤肥皂劇,顯得那樣的含情脈脈。
說道民族情義,本系列再次取巧的安排的這一段情節,不過比起后兩集的水到渠成,本片的這段情節更像是生硬的安排入其中。樊少皇的葉天賜前半部分玉樹臨風,后面往如隔世,風格大變,直接將其拽如了反角行列,使得有點前后脫節的感覺。小日本的出現證明電影又一次的由人物傳記轉到時代環境下的演義,再三的借助此橋段來推進電影的高潮,不知諸位看官有何看法,反正我是有點味同嚼蠟了?!度~問前傳》對葉問這個人物的塑造還算理想,無奈故事東拼西湊,前后脫節,實在另類。
三、武戲精彩
既然是一部反映武術家的電影,片中的動作場面就要擺在臺前來研究。詠春拳法講究的是“短打寸勁,剛柔相濟”,本片的動作指導沒有了洪金寶而換梁小熊獨挑大梁,動作戲依然過癮。而且本片的連場打斗也是三部曲中最密集最過癮的一部,相比于袁和平的華麗,程小東的飄逸,本片的動作設計延續了本系列簡單而又直接,突出了“快”、“準”、“狠”的特點,瀟灑精干的招式是對片中動作的直接印象,拳拳到肉,招招見骨,用最簡單的方式打造出一連串華麗的功夫盛宴。而且本片重在表現對詠春拳術的一種研究方面,頗具考究的武打設計在專業武打演員的表現下顯得十足暢快。話又說回來,打架的前因后果都在劇情中的反應出來,基本上就是二話不說就開打,這樣也更加顯出香港功夫電影的一個缺陷就是劇情為武打服務,而不是武打服務于劇情。
從開場其師對葉問的“重心不重眼”教誨就能看出,此橋段在后期一定能用得上,與葉準在藥房一役活脫大人教訓小孩子的場面,以及葉問與葉天賜的兩場打斗,前一場滲透著兄弟情義,后一場同室操戈令人熱血賁漲。片中無論一對一還是一對多,近身短打戰還是器械交鋒,大大小小的數十場打斗為影片賺足了面子。杜宇航武術冠軍出身演技略顯稚嫩,與其說是領銜主演倒不如說領銜主“打”,其日后是成為一顆武術巨星還是流星一閃還不得知,起碼在本片的身手凌厲有點甄子丹當年初出茅廬的意氣奮發。電影如果被壓縮成連場的武打對決也許會更好一些,無奈劇本實在杯具。
《葉問前傳》給我們奉上的精彩的打斗,無奈文戲的失色為電影拖了后腿,在此借用《葉問1》中的一句話:“不要念口訣,關鍵要打到人”。簡單實用的連削帶打也是詠春拳的精華,也是電影的重心,本片畢竟還算是一部傳記。
影評《地心引力》《追兇》影評:殺人童話,讓人有心無力活著觀后感《龍虎門》影評:真功夫!《獨自等待》影評:青春·現實·等待《活著》觀后感電影《緣來是游戲》觀后感《人鬼情未了》影評:談談劇中的時空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