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地心引力》
文/韋步峰
聞聽第86屆奧斯卡獎中有《地心引力》時,起初我還以為是《地心歷險記》,但隨即感覺它獲得的獎項之多,與我印象里的那兩次“歷險”太不相符,稍稍回神,原來是2013年10月4日上映的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地心引力》(gravity)。我對因執導《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而名噪一時,集導演、編劇、拍攝、剪輯、制片、演員、視效、音效、助導等職于一身的阿方索·卡隆并不陌生,盡管他的《人類之子》、《你媽媽也一樣》我都沒看過。
我的電影愛好,很少聞風而動,倒是更多一些的相信自己的主觀,片名、主演都是我甄別影片看點的主要依據。在我看來,大導演不會導出下三濫,大牌也絕不會屈就小制作。喬治·克魯尼1997年和2006年,兩次被美國《人物》周刊評為“最性感男人”,因出演長篇電視劇《急診室的故事》而成名,并躋身好萊塢一線影星的行列,2006年憑借參演電影《辛瑞那》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2012年憑借制片電影《逃離德黑蘭》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桑德拉·布洛克憑借電影《二見鐘情》、《特工佳麗》、《弱點》、《地心引力》,五次提名金球獎,2010年憑借《弱點》獲得第6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第16屆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是我最喜歡的好萊塢女星之一。不過,奧斯卡絕對是個特例,我堅信這世界影壇最重要大獎的四分之一,并不是浪得虛名。《地心引力》能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以及最佳配樂獎七項大獎,自然是好看不容錯過。而且《地心引力》描述的,是我最喜歡的“太空事件”。撇開那些純電影的專業術語不談,單就劇情而言,《地心引力》真正的看點,是面對兇險凸顯出來的完美人性和它由此引發的人類思索。
被導彈擊中的俄羅斯衛星碎片,在太空形成了一陣可怕的“隕石雨”,速度之快(每小時五萬英里),打擊力之強令人不寒而栗。擊中正在出艙修復太空望遠鏡的麥特·科沃斯基和瑞安·斯通等人乘坐的“探險157號”飛船,除這二人僥幸活命,其余宇航人員全部喪生。面對著優美如畫、“近在咫尺”的藍色地球,二人迎來了生命的考驗。圍繞遇險與脫險,麥特·科沃斯基中尉和任務專家瑞安·斯通譜寫了一曲人性相互救助的感人贊歌。
剛剛從被擊中的夢魘中脫險出來的二人,馬上面臨第二次噩夢。本來,看到瑞安·斯通被沖擊出去很遠,麥特·科沃斯基完全可以使用自己身后的推力裝置獨自奔赴不遠處的“探險號”(當時并不知道該飛船已經被擊毀),但他選擇了寧肯損失推力而營救瑞安·斯通。當二人捆綁著回到被殘片擊毀的飛船時,巨大的恐慌襲來了。船員全部喪生,與地面(休斯頓)的通訊聯系徹底中斷,瑞安·斯通的氧氣量下降到2%,而距離二人最近處的國際空間站尚有很遠的距離。為了減緩瑞安的緊張情緒,科沃斯基進行了善意的分神心理幫助。也許,身處生命攸關,人更容易想得開,瑞安回顧了自己悲慘的人生,有些失落,有些悲哀。但國際空間站上的“聯盟號”飛船已經沒有了蹤跡,第二艘表面也有被擊中的跡象,而且降落傘還是打開的狀態。科沃斯基的推動燃料已經枯竭,僅有的一點也不敢再用,二人硬是靠“自由飛行”靠近了空間站。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二人靠科沃斯基僅有的一點燃料終于靠近國際空間站,再一次陷入困境。情急之中,科沃斯基放開了被瑞安死死拉住的纜繩,并敦促、指導瑞安進入了空間站,而自己則越飄越遠,最終消失在了茫無邊際的太空。氧氣已經用完,僅靠宇航服殘留的點活命的氣體,艱難進入空間站的瑞安,終于安全了。她脫下了沉重的宇航服,舒活著身體,那種徹底的放松姿勢令瑞安欣慰,更令緊張的觀眾感動。然而,這是一個殘破的空間站,經瑞安啟動電力制氧后,故障部位又引發了大火。正忙于開啟通訊設備與地面聯系的瑞安,只得倉促逃命。慌亂之中,她抓了一個滅火器,逃進已經打開了降落傘的那架“聯盟tma-14m號”宇宙飛船。
瑞安只是任務專家,對駕駛飛船只能靠訓練時的一些模擬體驗,根本沒有實際操作經歷。她利用逃生艙上的操作手冊與空間站分離,但張牙舞爪的降落傘纜繩卻又纏住了飛船。又一個無奈,沒有了科沃斯基陪伴的瑞安,只得自己想辦法。穿上艙內備用的俄羅斯宇航服,去艙外解除纜繩。但可怕的殘片陰魂不散,再一次沖了過來,空間站瞬間加入了殘片的行列。返回已經被擊殘廢了的飛船的瑞安,讓飛船穩定進入軌道,一面加緊與地面聯系,一面開啟動力,為降落地面做準備。結果發現燃料早就沒有了,瑞安絕望了。她的一次次的呼喊,湮滅在蒼茫的宇宙。突然,一個聲音傳來了。驚喜的瑞安以為是不遠處的中國天空空間站,但隨即又絕望了,那個叫aningaaq的,原來是一個閑來使用無線電玩耍的漁夫。覺得自己再也沒有回到地面的可能,在聽著無線電里的聲音,瑞安關掉了飛船上的電力,準備讓自己徹底長眠于這宇宙之中。
突然,瑞安聽到了敲打聲,而且看到科沃斯基也進入了飛船。進入飛船的科沃斯基的開導,再一次給了她活下去的勇氣。原來,這只是一個幻覺,一個人在高度缺氧條件下,大腦的自覺幻象。但蘇醒過來的瑞安終于打起精神,重開飛船動力——她要利用飛船“距離地面3米,會自動打開推力裝置”的功能,利用這保留起來的燃料推動飛船靠近中國的天空空間站。結果她成功了,靠僅有的那點動力,讓聯盟號逃生艙靠近了也在被擊中后正徐徐下落的天宮空間站。她沖出逃生艙,利用手里的滅火器控制角度和速度,終于爬上了“天宮”。
但“天宮”一直在下降,而且速度越來越快,隨時都有解體的可能。好不容易,瑞安進入“天宮”,并且找到了“神州號”宇宙飛船。現在,瑞安已經沒有時間再仔細查看飛行手冊,面對滿眼的中文按鍵,她只能憑借在聯盟號上獲得的操作印象,啟動了神州飛船——她再一次成功了。進入大氣層的“天宮”下降的速度越來越快,外殼已經開始燃燒,隨時都有解體的可能。正在此時,又被飛行物擊中,成為散落在天空的一大片燃燒著的流星,正拖著紅色的尾巴飛向地面。降落傘打開了,載有瑞安的逃生艙徐徐降落。無線電里,突然傳來美國宇航局地面控制中心的喊話:“神州,無論你是否聽到,我是休斯頓。請指出調頻波段,我們的雷達探測到你處于載入軌道。如果收到,請確認身份。”……
已經不需要回話了,探測雷達正在告訴地面控制中心,瑞安的一切。降落在水面的瑞安,終于奮力爬向岸邊——她安全了。回望蔚藍的天空,瑞安會心地笑了。她深情地親吻著潮濕的土地,由衷地說著“謝謝”。她一定想到了不久前的黑暗的太空,一定想到了關鍵時刻為了保住自己性命而主動放棄生存的科沃斯基,想到了她的通行人員,也想到了讓她喪失過信心的自己的生活。她艱難地站了起來,大口地呼吸著地面的空氣,她笑了,笑得那么驕傲……她一步步試探著往前走,前面有她美麗的生活,她要活下去,為自己,也為科沃斯基和殞命的所有飛天人。
伴隨著悠長的結束音樂,我想,所有的觀眾都還來不及吐出一股釋然的時候,熱淚就已經盈眶了。面對死亡,我們所有的人都沒有去想過,而面對眼前的生活,我們為何有過那么多的抱怨?《地心引力》帶給我們的,是重新審視我們自己人生的課題。影片劇本由導演阿方索·卡隆與兒子霍納斯合寫,由阿方索·夸隆的老搭檔、《哈利波特》系列制片人大衛·黑曼和傳奇影業共同為華納兄弟公司制作,其主題和意義是對“不可能”的反抗。從“不可能”到“可能”,憑借的,卻是我們人性之中最真最美的相互關愛之情,憑借頑強的生的欲望來實現的。《地心引力》當之無愧的奧斯卡。縱觀奧克卡獲獎的電影,幾乎它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人間摯愛”,這似乎也是奧斯克的精神!
值得回味的,還有影片編劇將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和“神州”宇宙飛創也引入了劇情。這是否在暗含一種希望,那就是在倡導國與國之間,應該多合作,少爭端,用各自高端的技術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去創造整個人類的科技事業的明天呢?世界上三個有能力發射空間站,有能力進行太空探索的國家,都融進了《地心引力》,這何嘗不是又一道玄妙的風景!
《獨自等待》影評:青春·現實·等待《活著》觀后感電影《緣來是游戲》觀后感《人鬼情未了》影評:談談劇中的時空轉換《查無此人》影評:讓人心驚,讓人心痛《懂得·愛》影評:母愛能治愈心靈的口腔《死神來了》觀后感《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后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