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年前,克里斯托弗·諾蘭先后憑借著《記憶碎片》、《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而登上了年輕影迷心目中的“電影神壇”,如今的《黑暗騎士崛起》作為諾蘭版《蝙蝠俠》的終結(jié)篇,自然受到了更多的關(guān)注。而由20名本報讀者觀看后,雖然有些觀眾覺得反派貝恩的表現(xiàn)不如第二集的小丑出彩,但依然給出了85分的平均評分,甚至有觀眾大贊影片是一個“完美的終結(jié)”。
場面
球場爆炸,震撼人心
《黑暗騎士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延續(xù)了“諾蘭神話”,不僅是在主題上選擇了pain(痛苦)為基礎(chǔ)(《俠影之謎》是fear“恐懼”,《黑暗騎士》為chaos“混亂”),還通過快速剪輯等技巧使得影片成為了一場視聽的盛宴,如開場時的貝恩從特工手里搶走帕維博士的那一幕,十分的緊張刺激,又如球場上橄欖球比賽而遭遇貝恩的襲擊那一幕,小孩子的唱美國國歌的那種神圣感,與隨之而來的大爆炸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非常的震撼。
從《俠影之謎》到這部《黑暗騎士崛起》,諾蘭展示出他的強大的駕馭明星、動作場面的能力,這也難怪他會成為中生代導(dǎo)演的代表。
故事
三部曲呼應(yīng),結(jié)局完滿
諾蘭版的《蝙蝠俠》三部曲是新世紀的重啟版,早在籌備《蝙蝠俠:俠影之謎》時諾蘭便已經(jīng)想要為布魯斯·韋恩注入更多的現(xiàn)實化、人性化的特點,并追根溯源他為什么要行俠仗義、為什么要蒙著自己的臉、為什么是選擇“蝙蝠”等,《俠影之謎》也解答了這些問題。隨后的《黑暗騎士》則進一步揭示了布魯斯·韋恩為何甘愿選擇在午夜里守候著哥譚市。
所以,作為終結(jié)篇的《黑暗騎士崛起》早就備受期待。影片也與之前的《俠影之謎》、《黑暗騎士》遙相呼應(yīng),如戈登局長問蝙蝠俠是誰時,蝙蝠俠的回答便呼應(yīng)了第一集的內(nèi)容,又如雙面人的故事,成為《黑暗騎士崛起》的重要元素;另外,影片不僅是選擇了忍者大師的徒弟貝恩及女兒米蘭達·泰特作為反派進行復(fù)仇,也為布魯斯·韋恩的“淡出”安排了一個近于完美的結(jié)局。另外影片也同樣融入了社會學(xué)的元素,如極權(quán)主義等。這使得諾蘭版的《蝙蝠俠》三部曲成為一個圓形,并為蝙蝠俠這個孤獨英雄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與深度。
缺點
《黑暗騎士崛起》并不是完美之作,拋開湯姆·哈迪的表演不如《黑暗騎士》中希斯·萊杰的絕唱不說,因為高潮戲時側(cè)重于蝙蝠俠與貝恩之間在市政廳里的肉搏,使得影片缺乏如《俠影之謎》的極速行駛在高鐵上的生死決戰(zhàn)的緊張感,也缺乏《黑暗騎士》里小丑追警車里的哈維·丹特的那一段的緊張,反而接近于普通人的打斗。
而漢斯·季默的配樂,在前半部分時不斷的襯托出劇情、人物,可惜到了后半部分,也即布魯斯·韋恩被投入牢底監(jiān)獄之后,漢斯·季默不斷想要通過配樂來襯托人物的處境、內(nèi)心,但高昂的配樂又不時地喧賓奪主。
《夜半梳頭》影評:鬼文化的情愛體表達《玩命追蹤》影評:破案追兇仍需暴力《床上關(guān)系》影評:我們丟失了什么《烏云背后的幸福線》觀后感影評《地心引力》《追兇》影評:殺人童話,讓人有心無力活著觀后感《龍虎門》影評: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