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盛宴》影評:何難舍殺韓信,斷腸動容為沙溢
兩千年前的中國,秦王暴政,諸侯起義,戰場上血雨腥風,密林深處城邦散落。如此亂世,自然英雄豪杰輩出,其中又以劉邦與項羽的傳奇故事最為人所津津樂道。導演陸川以此為背景,三年磨一劍打造的《王的盛宴》如今終于開席,以全新視角解讀歷史秘事。片中,吳彥祖、劉燁、張震、秦嵐、聶遠、陶澤如、李琦、呂聿來等一眾演員皆奉獻了近幾年來最好的表演,其中又以沙溢飾演的蕭何最教人過目難忘。
從《上錯花轎嫁對郎》中驚鴻一瞥,到《武林外傳》里詼諧幽默的白展堂紅遍大江南北,沙溢走進無數國人的視野。但都沒有哪一次表演比這次的“蕭何”一角更亮眼。人物內心戲的負重、披上厚厚老年妝的改變,是沙溢給了觀眾一個很大的拍岸驚喜,尤以“遞首級”、“講史”、“殺信”這三幕戲中的變現令人印象深刻。
自古“鳥盡弓藏,兔死狐烹”的道理就是常事,劉邦和他親信們忍辱抗擊到最后,成為輝煌宮殿最終的主人,卻在那座奢華的大房子里,他漸漸開始對身邊的兄弟、曾經的盟友滿腹狐疑,無論是張良、韓信,還是蕭何。蕭何作為“漢初三杰”之一,一代文人,長于書齋,兩耳盡是圣賢的教誨,到底也有文人的軟弱與欲望,難逃為官之道的壓制,沙溢淋漓盡致詮釋出了一個光明與黑暗交織的人物。
影片以蕭何跪獻首級開場,他必須要在忠君與友情之間做出最艱難的抉擇。本是劉邦最虔誠的追隨者,輔佐劉邦大業功德無量,而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蕭何月夜追韓信”,不只是慧眼與信任,更有多年兄弟手足情誼,這個人物一生都糾結在君臣和兄弟之間取舍,重頭戲的“親手殺韓信”的殺戮戲份更要蕭何去完成,這對沙溢來說,是極其考驗演技的:如何把握好人物內心深刻復雜、糾結掙扎、悲痛矛盾的狀態,才能讓這個蕭何突破以往,更加立體豐滿、充滿血肉?
所幸,看到割韓信首級那一幕,沙溢的表情十分到位,痛不欲生,讓觀者如身臨其境,又如坐針氈,感同身受那巨大的震撼,更能代入蕭何當時“斷腸”的心理變化。沙溢在這里的生理反應都是真切實在的,“胸悶、氣短、頭暈、炫目,血液不斷地往頭上涌”,他不停地在“殺信”,整個人都達到了極度癲狂的狀態。而在隨后遞首級時,蕭何趴在地上,手上沾滿血,一步一步沉重、頓挫地把韓信的首級遞到劉邦榻前,沙溢用肢體語言來展現人物氣場,把這種悲憤無奈、掙扎痛苦充沛到極點。此時,沙溢已與人物化身一體,你中有我辨不清了。
《王的盛宴》無疑是陸川的野心之作,他企圖以歷史為鏡照映現實。而在以蕭何自己的視角重新詮釋了“鴻門宴”的真相以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背后辛秘這一部分,沙溢不再似白展堂那么外放,而是收斂克制,用眼神替代表情傳遞內心戲,他的難度不僅在演繹這位劉邦功臣的為人行事,還要表現這位韓信命運主宰者的內心糾葛,且后者更是在化了濃厚老妝遮蓋下,沙溢全靠眼神來完成,可見累積厚實功底。
如果說《武林外傳》是沙溢曾經籠罩的光環,那么《王的盛宴》中的蕭何是他終于褪去“白展堂”的六年標簽,也正因沙溢,才把蕭何塑造得更加完整真實、教人揪心、富有感染力。當沙溢帶領觀眾沉沒進這一首華宮之上刀光劍影、節奏凝重的詩里之時,也將是他整裝再出發后,另一個耀目而嶄新的開始。
《一九四二》影評:華語電影,在成長《太空一號》影評:讓你好好樂呵樂呵大叔觀后感《普羅米修斯》影評:“造物主”的傲慢《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觀后感《斗士》影評《鋼的琴》影評:昔日光榮的“烏托邦”《創可貼》觀后感